水痘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冬春季是水痘的高发期,发病高峰在3-5月;人群中儿童普遍易感,主要为1~10岁的儿童发病,传染性极强。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期大约10~24天,常见14~16天,具有起病急、传播迅速、极易暴发流行等特点,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也会被感染。大多出水痘的孩子皮肤会出现斑疹、丘疹、头痛、咽痛等,有的会发热,体温
消毒工作流程
(一)由专业人员执行或指导消毒的工作流程
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安排人员及时掌握本辖区传染病疫点(疫区)情况,或按照上级要求,安排消毒任务和力量。
2.消毒人员接到任务后,与疫点(疫区)所在地责任单位或病家进行核实,确定与现场联系的责任人和到达时间;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病种和消毒处置要求准备相应的消毒药械和个人防护用品,在约定的时间内赶赴现场进行消毒(卫生)处理。
3.到达消毒现场后,专业人员要向现场责任人核对信息,穿上个人防护用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消毒方案并实施消毒;工作完毕后,依次脱下个人防护用品放入污物袋,注意随时消毒双手,并向现场责任人说明消毒后的注意事项,填写工作记录单。
对于指导消毒的病种,专业人员要向现场责任人发放宣传单和消毒剂,指导消毒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做好指导消毒工作记录。
4.消毒人员返回单位后,清洗消毒工具,对污染物品分类消毒处理,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二)由医务人员指导消毒的工作流程
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等性传播传染病病人在医疗机构就诊时,诊治医生或护士应向病人发放宣传单和消毒剂,指导消毒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做好指导消毒记录。
消毒方法选择
按照卫生部《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和《疫源地消毒总则》执行。
用于水、食饮具、一般物体表面和医疗器械消毒的推荐使用浓度和消毒方式见
二氧化氯溶液消毒的推荐使用浓度和消毒方式
消毒对象 |
作用浓度(mg/L) |
作用时间(min) |
消毒方式 |
生活饮用水 (包含二次供水) |
1~2 |
30 |
投加并混匀 |
游泳池水 |
2~4 |
15 |
投加并混匀 |
浴池污水 |
5~10 |
15 |
投加并混匀 |
医院污水 |
20~40 |
30~60 |
投加并混匀 |
食饮具、食品加工 管道、容器、设备 |
100~150 |
10~20 |
浸泡 |
瓜果蔬菜消毒 |
100~150 |
10~20 |
浸泡 |
一般物体表面 |
50~100 |
10~15 |
喷雾和擦拭 |
医疗器械(非金属) |
400~600 |
15~30 |
浸泡 |
中水消毒 |
5~10 |
30 |
投加并混匀 |
室内空气消毒 |
0.75~2.5mg/m3 |
15~60 |
喷雾 |
疫源地消毒 |
500~1000 |
10~15 |
喷雾和擦拭 |
处理不同流量水时,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应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控制二氧化氯的产量和投加量。
消毒效果监测评价
(一)消毒液使用浓度测试:消毒人员应随身携带相应消毒剂浓度测定试纸,对现场配制好的消毒液进行浓度测试,以确定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二)消毒效果监测:对发生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及传染病暴发的疫点(疫区)开展消毒时,应进行消毒效果检测评价;对其它传染病疫点(疫区)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检测。评价方法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中附录B“疫源地消毒效果评价”执行。
八、消毒质量控制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本辖区传染病疫点(疫区)消毒和灾区消毒质量进行评估,每季度抽查所有暴发疫情和10例个案疫情的处理情况,可进行电话询问或上门访视,记录结果;每年对辖区承担消毒任务的机构进行1次以上的消毒质量抽查考核,并通报和上报考核结果。
(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对辖区县(市、区)疾控机构的消毒质量进行抽查、考核。
(三)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对市级疾控机构的消毒质量进行抽查、考核。